你的位置:kok新版中欧体育网页版 > 新闻动态 >
发布日期:2025-07-06 23:47 点击次数:57
街头巷口的烟火气,
是一座城市最温柔的记忆。
在安庆,那碗热气腾腾的 “江毛水饺”,
早已不是简单的吃食,
而是镌刻在时光里的乡愁,
是萦绕在舌尖上的情怀。
1934年12月,一位叫“萧岳”的食客写了文章
《在安庆》发表在《东南日报》上,
其中就记述了当年的安庆名吃江毛水饺
让 “江毛水饺” 的名号走出安庆街巷,
被更多人知晓;
而它的故事,早在光绪末年就已悄然书写,
如今, 成为安庆人的味蕾记忆
展开剩余81%光绪末年的安庆街头,
挑着担子的江庆福走街串巷,
扁担吱呀声中,藏着最朴实的美味。
因他头上那一撮白发,
邻里乡亲亲切唤他 “江毛”(安庆话念gan毛),
“江毛水饺” 的名号也渐渐响亮。
从那时起,八十多年时光流转,
它不知温暖了多少安庆人的清晨与黄昏,
成为这座城市割舍不掉的味觉基因。
更值得一提的是,
在江毛水饺声名鹊起的过程中,
诸多名人也成为了它的忠实拥趸。
据父辈们口口相传
诗人郁达夫、文学家张恨水在安庆居住时,
也对江毛水饺赞不绝口,频繁光顾,
成为店内常客。
这些文坛巨擘与江毛水饺的不解之缘,
更为这道美食增添了一抹别样的文化色彩 。
每个安庆孩子的童年都有
属于江毛水饺的记忆吧
店铺里,老师傅们
将面团擀成薄至 0.08 毫米的饺皮,
每斤面精准切成 240 至 280 张,
张张薄如蝉翼却坚韧不破。
精选的山区黑毛猪后腿肉,搭配虾仁、榨菜,
在案板上被细细剁碎,
木棒搅拌间,鲜香四溢。
那些小巧玲珑、状如猫耳的馄饨,
在煨制的鸡汤中翻滚,舀入碗里,
花油在汤面晕染开六瓣金黄,
热气裹挟着醇厚的香味扑面而来。
轻轻咬上一口,皮薄馅鲜,汤汁浓郁,
所有的幸福与满足,都在这一刻被唤醒。
八十多年,无数安庆人在这里长大、变老,
而 “江毛水饺” 始终陪伴,
见证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。
| 来源: 安庆古城 编辑:姚琴
| 平台运维:安庆市新闻传媒中心
发布于:北京市